发布时间:2025-02-08 09:50:20
1. 预备热处理:正火/退火
工艺目的:消除锻造或铸造后的内应力,细化晶粒,均匀组织,为后续加工和最终热处理提供良好基体。
处理结果:
正火:获得珠光体+铁素体组织,硬度适中(约160-220 HB),切削性能改善。
退火:组织更软(硬度150-180 HB),但生产周期较长,常用于复杂形状件降低加工应力。
2. 表面硬化处理
(1) 感应淬火(高频/中频)
工艺特点:利用电磁感应快速加热表层(2-5 mm深度),随后水冷或聚合物淬火。
结果差异:
表层硬度:可达55-62 HRC,***提高耐磨性。
芯部性能:保持原始韧性(如调质后的30-40 HRC),抗冲击性能优异。
变形控制:局部加热减少整体变形,适合批量生产。
(2) 渗碳淬火
工艺特点:在富碳气氛中加热(900-930℃),使碳原子渗入表层(0.8-1.5 mm),随后淬火+低温回火。
结果差异:
硬化层梯度:表层高碳马氏体(58-63 HRC),芯部低碳马氏体或贝氏体(35-45 HRC)。
抗疲劳性:表面压应力状态提升疲劳寿命,适用于交变载荷工况。
成本与时间:工艺周期长(数小时至数十小时),成本较高。
3. 整体调质处理(淬火+高温回火)
工艺目的:作为芯部强化或独立工艺,提供强韧性匹配。
结果差异:
组织与性能:回火索氏体组织,硬度28-35 HRC,抗拉强度≥1000 MPa。
应用场景:若支重轮需整体高韧性(如***冲击工况),可单独采用调质;通常作为渗碳件的芯部预处理。
4. 回火工艺的差异
低温回火(150-250℃):用于淬火后,减少脆性并保持高硬度(58-62 HRC)。
中高温回火(400-600℃):用于调质,牺牲部分硬度换取韧性和尺寸稳定性。
工艺组合与性能对比
工艺路线 | 表层硬度(HRC) | 硬化层深度(mm) | 芯部韧性 | 抗冲击性 | 适用场景 |
感应淬火+低温回火 | 55-62 | 2月5日 | 高 | 优 | 中等载荷,需快速生产 |
渗碳淬火+低温回火 | 58-63 | 0.8-1.5 | 中 | 良 | 高磨损+交变载荷 |
调质处理 | 28-35 | - | 极高 | 优 | 整体强韧性要求高 |
选择依据
工况优先级:
高冲击+磨损:渗碳淬火+调质芯部。
纯磨损+低成本:感应淬火。
成本与效率:感应淬火周期短(秒级),渗碳需数十小时,氮化居中(10-50小时)。
材料匹配:低碳钢(20CrMnTi)适合渗碳;中碳钢(45、40Cr)适合感应淬火;
通过合理组合工艺(如渗碳+感应淬火双重强化),可进一步优化支重轮的表面耐磨性与疲劳寿命,但需平衡变形与成本。
推土机支重轮产品的材质和工艺不同,生产成本也就不同,因此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,大家在采购时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,机器作业情况进行详细了解,选择适合自己的支重轮产品。